大国工程在新疆丨这才是真·穿越!看乌尉高速如何改写新疆时空版图

新闻探索 2025-09-14 17:59:23 9691

“巨龙横卧分南北,大国天堑通途变往还。工程丨才高速”天山山脉如巨龙般横亘新疆,新疆写新无依无靠网将这片土地分为南北疆。真穿

千百年来,乌尉穿越天山是何改人们的梦想和挑战。好消息是空版,2025年年底,大国随着乌尉高速的工程丨才高速全线建成通车,从库尔勒到乌鲁木齐的新疆写新驾车时间将从现在的7小时左右大幅缩短至3小时以内。这意味着两地市民“早出晚归”的真穿一日游将成为现实。

乌尉高速公路(G0711),乌尉起点乌鲁木齐市,何改终点尉犁县,空版公路全长约319.7公里,大国全程双向4车道。项目总投资467亿元,于2020年初开工建设。无依无靠网

破解天山南北的交通阻隔

乌尉高速公路的建设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工程,旨在破解天山南北的交通阻隔,全面提升新疆地区的交通效率、经济发展和战略地位。

此前,南北疆虽有G216线(乌鲁木齐至库尔勒)、G217线(独山子至库车)等国道,但都需要绕行才能翻越天山。随着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流、物流迅速增长,既有公路远不能满足南北疆来往的现实需要。

尤其是从乌鲁木齐到尉犁的原有国道,全程长达500多公里,往往需要耗时7小时之久——仅翻越天山一段,便至少需要3小时。而乌尉高速几乎呈直线贯通,特别是凭借天山胜利隧道,如今仅需约20分钟即可穿越天山。这条隧道已成为目前从乌鲁木齐前往南疆地区最便捷的快速通道。

乌尉高速还是新疆“六横六纵”高等级公路网中“第3纵”,即“阿勒泰—乌鲁木齐—库尔勒—若羌”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天山南北资源互通的大通道,它串联起“北疆城市带”和“南疆城市群”,实现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高速(一级)环线的快速连接。

全线通车后,沿途穿越天山隧道群、大桥的行程本身也将成为一种独特的体验,尤其是隧道内独具特色的光影设计,值得驾车打卡。

国产装备天山深处显神威

如果说乌尉高速是一顶皇冠,那么天山胜利隧道无疑是这顶皇冠上最璀璨的钻石。作为目前世界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其全长22.1公里,需穿越地质条件极端复杂、堪称“地质博物馆”的天山山脉。这里几乎汇集了隧道工程中所有世界级难题。

施工现场位于高寒高海拔区域,气候恶劣,并需穿越16条地质断裂带。岩体地应力最高达21.8兆帕,相当于指甲盖大小的岩石须承受218公斤重量,极易引发堪比四级地震的强烈岩爆。

面对如此“地狱式”的挑战,中国工程师以创新性的“中国方案”作出回应,完美融合“大国重器”与“中国智慧”。

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创新型压注式工法(TBM)硬岩掘进机“天山号”“胜利号”进行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穿越天山”之旅,是建设天山胜利隧道的最关键装备。工程施工核心创新是“三洞+服务隧道”设计:除左右主洞外,增设一条中导服务洞。服务洞定期向主洞开出横向通道,实现“长隧短打”,大幅提升整体进度。未来,服务洞还将充当应急疏散和通风通道,从根本上解决超长隧道安全运维难题。

针对隧道最大埋深达1112.6米的工程挑战,施工团队创新采用竖井施工方案,在隧道顶端开挖4处共8座竖井,等于在隧道上方开8个“天窗”作为隧道的“呼吸系统”,以解决特长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困难和满足后期运营通风需求。为此,我国自主研制出全球首台适用于高寒高海拔环境的超大超深竖井掘进机“首创号”,成功突破了极端条件下深地施工的技术瓶颈。“首创号”实现了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自主研发,首次形成大直径全断面竖向掘进施工成套技术与装备,其关键零部件全面国产化。这一成果填补了我国在大直径硬岩竖井撑靴式掘进技术领域的空白。

作为乌尉高速的控制性工程,天山胜利隧道的通车,也标志着G0711乌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也为整个项目的顺利竣工注入了强大信心。

把“走得了”变“走得好”

乌尉高速与天山胜利隧道的价值远超交通本身,它是一部生动的“国家工程教科书”,展现出深远的意义。

建设者并未选择“劈山开路”,而是以环保、精准的方式“温柔”贯穿天山,通过弃渣利用、保护水系和植被等举措,实现工程与生态的和谐共生。TBM掘进、智能建造、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的集成应用,将“不可能”变为“可能”,极大增强了我国挑战超级工程的实力,也为未来类似重大项目积淀了关键技术。

项目建成后,将有力促进人才、资本和资源流动,拓宽就业渠道;助推旅游和矿产开发,落实旅游兴疆战略;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交通效率。

连霍高速穿越戈壁,独库公路蜿蜒天山……乌尉高速将新疆与全国更紧密地连接起来:向东经京新高速直达京津冀,通过连霍高速连接长三角,往南经西和高速通达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是我国“6轴7廊8通道”中沿边通道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工程。

延伸阅读:

天堑变通途 打通天山分几步?

世界七大山系之一的天山,如同一个巨大的屏障,把广阔的新疆分成南北两半。天山这么大,为了摸清它,就要先用卫星遥感、地质测绘等技术给天山做个“全身扫描”,细节摸得清清楚楚,隧道该从哪儿开挖就有数啦。

第二步:画图

把隧道的每个细节在图纸上规划得明明白白。用电脑模拟施工过程,把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先模拟一遍。有了这一步,施工的走向和布局就能明确下来。

最关键的第三步:隧道开凿大作战

说工艺:和以前挖隧道大多采用“双洞对挖”的方式不同,这次天山胜利隧道为了跟时间赛跑,采用“三洞”加“四竖井”工艺。“三洞”就好比在天山肚子里平行插了三根长长的吸管,“四竖井”就是在吸管旁建了四组辅助通道,负责通风换气等。“三洞”中的左、右两个主洞将来是车辆南北通行的主干道,中导洞则是具有服务功能的隧道。

看工具:两台“吞石巨兽”——“天山号”和“胜利号”硬岩掘进机是为打通天山量身定做的。刀盘直径8.43米,接近3层楼高度。工作时,这对“双胞胎”从中导洞的两端朝中间“双向奔赴”。打通天山可不容易,不仅隧道长度破纪录,还要穿越16条地质断裂带,这就如同在豆腐脑里雕花。

为了啃下这个“硬骨头”,建设者们采用“长隧短打”策略。也就是根据现场工作情况,每隔一段距离,通过“打横洞”的方式,增加新的工作面,实现中导洞和两个主洞连接,从而将主洞分成好多小段同时开挖,实现“长隧短打”。这个办法让工期直接从72个月缩短到52个月,创下了世界同类型高速公路隧道建设工期缩短的新纪录!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王东升

视频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海报设计:海若微

素材来源:新华网 央视新闻 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国资小新 石榴云客户端 北京日报客户端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本文地址:http://jiaxing.mk588.com/news/298c4759922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让古籍文物“活”起来 国家图书馆:文化共享与跨界融合

双线协同 快速响应 中国重汽高效服务赢得客户赞誉

让田间地头的“科技范儿”更浓

相伴半世纪 共筑价值路 康明斯庆祝在华50周年

美方称将与台达成“关税协议” 岛内忧被予取予求

友情链接